火红的事业 燃烧的激情——记重庆渝北区果经站技术干部成映云同志
罗宾斯说,我们欣赏那些对工作满腔热情的人,欣赏那些将工作中奋斗、拼搏看作人生的快乐和荣耀的人。是的,没有热情,军队就不能打胜仗;没有热情,商人就不能把生意做到全世界;没有热情,乡村教师就不能甘守清贫,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没有热情,科技工作者就不能甘于寂寞,深入茫茫戈壁荒原,远离家乡亲人研制出“两弹一星”和“神舟五号”。罗宾斯甚至说,“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情”。所以,唯有热情,方可激发您的潜能,驱使你兢兢业业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尤其是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更是需要奉献出全部的热情,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在渝北区的农村,凡是有果树的人家,提起成映云,没有不认识的,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土专家”。今年37岁的成映云, 1991年从市农校园艺专业毕业后,在渝北区果经站当上了一名果树技术员,他敬事业、重实干,爬山涉水,走村串户,穿梭于果林之间,传技术,忙指导,带领渝北的果农们走上了科技兴农的致富之路。
放牛坪村有上万亩梨园,单产低、品质差、果小、核大、效益低下,面对难题,成映云勇敢的承担起了“放牛坪万亩梨园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这一重大科研项目。在交通不便的放牛坪村,他一干就是5年,长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手把手教果农们如何管好他们的果树,对此,他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经过他和果农们不懈的努力, 放牛坪万亩梨园的产量和品质有了明显提高,梨农收入由项目实施前的人均600元,上升到现在的人均3000元以上,放牛坪村,由昔日的毛草坡、光秃秃的黄土地变成了今日的春天梨花漫山、秋天硕果累累的小康示范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从前的毛草房、土瓦房变成了现在一幢幢漂亮的小楼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效应在各行各业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竞争力。成映云率先提出渝北水果要走名牌水果之路,才能提高渝北水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果农的经济收入才能大幅度提高。这一建议得到区委、区府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成映云和他的同事们积极行动起来,夜以继日的苦干。1998年渝北沙田柚被重庆市评为市级名柚,同年渝北沙田柚被评为全国优质柚。2001年渝泉牌脐橙、梨橙被评为中华名果,2003年渝泉牌梨橙被重庆市评为市级名牌农产品。结束了我区无全国名牌水果的历史。品牌的创立,使水果经济收入大大提高。仅渝泉牌梨橙,单价由原来的1.5元/公斤提高到了现在的3.0元/公斤,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近1000万元。现在,渝北的水果销售客商云集,供不应求,重庆最大的水果经销商---超奇果业也将总部搬迁到了渝北区。龙头企业的大量引进不但解决了渝北水果的销售难题,而且使果农经济收入大大增加。达到了政府满意、农民愿意、消费者乐意的“三意”效果。
为了使我区水果产业立于不败之地,建立示范基地、培育优良品种迫在眉睫。2002年成映云先后到市内外各地参观学习,经过实地考察、认真分析,拟定了渝北区果树良种展示园建园方案,方案得到了区委、区府的肯定。2003年经区府同意在双龙湖鹿山村鸽子沟租地近百亩建立渝北区果树良种展示园,同年7月开始改土建园。 我们难忘2003年的那个夏天,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别人都会往屋子里躲,成映云却硬要往工地上跑,天天坚守在挖掘机旁指挥改土建园工作。早上6点,他第一个来到施工现场;晚上10点,他最后一个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天气再热,也比不上成映云对事业的那股热情劲儿,妻子心疼地骂他傻,他却认真的说:“只要我们的这个展示园建成了,以后新品种就可以在这里试验了,那是多好的事呀!”在成映云和展示园建设者们的顽强拼搏下,当年12月改土建园顺利完成。2004年1月,建成了枇杷、梨、杏、桃、柑桔、柿等8大品种展示园。2005年,定植1年的油桃新品种丽春、仙桃1号、杂交杏李味馨、金太阳杏等喜获丰收。 2006年5月,渝北区果树展示园成功举办了渝北区首届果树新品种采果节,红艳艳的油桃、黄灿灿的枇杷,香气诱人、秀色可餐,不仅让参观者大饱眼福,更是大饱口福。该园建园速度之快、质量之高、效果之好得到了农业部、中国科协、市农业局领导的好评。2006年11月,渝北区果树良种展示园被国家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普示范基地”。
对果树优良新品种的开发,这是成映云和他的同事们多年来不懈的追求。他们用满腔的热忱和辛勤的汗水期盼着新品种的到来 ,在经过近20年时间的反复观察、试验、筛选后,终于在今年6月迎来了我区第一个通过市级审定的果树新品种——“仙桃1号”。这可是我区选育出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果新品种,这也是重庆市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的桃类新品种,它开创了渝北区农作物品种通过市级审定的先河。仙桃1号,为了它,成映云和果经站的同志们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呀!拿着“仙桃1号”的新品种认证书,成映云比自己孩子考上重点中学还要激动,他说:“十几年的辛苦没有白干,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新品种,真是太好了!”当他看到不少果农因种植“仙桃一号”而走向致富之路的时候,成映云那黝黑的脸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
十五年来, 渝北区凡是有果树的地方,就会有成映云忙碌的身影,他踏遍了渝北区的山山水水,把技术传授到了田间地头。他召开各种现场会、培训会、院坝会共计1500次,培训果农多达20余万人次。一次,在乡镇为果农讲课,他一门心思只想着把技术尽快的传授给果农,竟然从上午一直讲到了下午,让大家都陪着他挨饿,等他讲完了,才醒悟过来,他只好郑重地向大家道歉。这就是成映云,一个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让青春燃烧在工作之中的人!
成映云同志把热情和执着投入到了工作之中,把关爱和勤奋放置到了服务之中,从工作中体会到了快乐,从付出中体味到了甘美!他用青春和激情,开创了火红的事业,同志们,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们都像成映云同志那样用青春去点燃激情之火,用激情之火去燃烧我们火红的事业、去照亮我们精彩的人生! (成晨) 来源:重庆璧山县畜牧信息网